眼看很多姊姊妹妹
都在等待新生命的到來
各種的生產經驗與分享到處飛揚
家裡這位小小人已八個月大才想起
對這一生可能就這麼一次的經驗
應稍做一下記錄
至少以後要想當年時
才不會添油加醋胡說八道
在英國生產的經驗是
一切都是按這的規矩來
所以才會讓我生個三天兩夜
基本上從待產到生產
都是在同一個房間進行
房間是單人套房
沒有電視不可以上網
但可以帶自己的音樂去聽
愛吃什麼吃什麼
先生家人可以全程陪伴
待產時助產士會定時來查看你的狀況
測看小孩的心跳與母親陣痛收縮
討論進度與決定程序
要不要打催生
要不要打無痛
要不要其他止痛
兩三個小時會問你要不要來杯茶或咖啡
再配上一些烤土司有的沒的
差不多可以生時
也會告知你現在快要可以生了
待會十五分鐘後我們開始
當然自己也會知道
沒有灌腸剔毛更沒有禁食(真好!)
或得下床走到另一個手術房
時間一到
兩位助產士便進來
說明各種狀況可以用力的角度與姿勢
然後自己最清楚什麼時候該用力
每次感覺到了就告知
一次push盡量維持十秒
三次為一單位...
然後休息等下一次想用力的感覺
自己是中午十一點半開始
然後用力努力認真配合
(說得好像在寫功課一樣)
到了一點十分左右
小小人兒就問世了...
長時間的擠壓
把小朋友的頭壓成一顆怪頭
(還好一星期後就回復正常了)
至於小孩從一出生的那刻起
光溜溜一隻
除了快快乾擦一下後
就放在你的胸前
和你四目對望
然後來個skin to skin
抱在媽媽也是光溜溜的懷裡
(當然上面有蓋條被單)
小孩媽媽肌膚相親
可以給小孩取暖
也讓他們有安全感
讓你抱了半個小時左右
小孩快快地抓到旁邊處理一下
(再擦得更乾一些?)
量體重做檢查
穿上我們準備的衣服
再度送回你的懷裡
媽媽小孩開始練習餵/吸母奶
所以母奶的哺餵真的是生完一小時內
從產台上開始
助產士會教你哺乳的姿勢
看小孩含乳是否正確
一開始一定是吸不到什麼奶
因為很少人一生完就母乳泉湧
但還好小孩出生時的胃就像核桃大小而已
所以有個幾滴應該就沒問題了
同時另個助產士忙著處理媽媽
生產完縫縫補補的善後
(這一段現在已經有點不復記憶)
這裡是沒得選的安排
小孩從一出生開始到出院
都是和媽媽在一起
由媽媽負責一切
生完三四個小時之後
吃完了一個雞腿便當加甜點
(馬丁不知去那生出來的?)
就轉去產後恢復房
我們去的那天大客滿
是六人一間的大房間
一個媽媽一張床
每個人旁邊一個塑膠小盒
是小朋友的小床
所有的家人都得在晚上八點離開
所以之後一切的照料就得自己來
(當然要是完全不知怎辦時也可以按鈴求救!)
小孩哭了
抓起來放在胸前喝奶
喝了還哭可能是要換尿布
換完後再喝
喝到昏睡就放回小籃子去
只是一個大房間裡
有六個媽媽六個小孩
小孩哭的時間都不一樣
所以此起彼落的哭聲
也搞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那隻又哭了
一個晚上也沒什麼睡
隔天早上八點家人就可以來了
然後等著小兒醫生巡視過
有問題要追問題
然後有人來測小孩聽力
問你要不要打卡介苗
一大堆決定
一大堆的文件.
一切都過關後就可以放行回家
所以生完第二天的傍晚
我們便回家了
回家喝雞湯...
心得:
在這懷孕生小孩
他們當成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沒有太多的醫療介入
一切都是不停的告知
不停地要你做決定
還好自己早有心裡準備也做了功課
腦子也還算清楚
有重要的事項時
都可以很清楚表示自己的立場與決定
但如果是習慣一切跟著既定流程走的人
一定會被這樣的系統搞得天昏地暗手足無措
但總體來說
我十分肯定這裡的做法
讓這一生難得的經驗是由自己全權掌舵
而英國的全民健康服務
雖然有不少的批評
但從產檢生產
到產後助產士定期造訪
都是服務的範圍之內
也就是所有的人都不用付錢
小生命的出生
至少可以保障到最最起點的平等
這是值得肯定的...
說完了!